对外对内开放 汽车产业亟需寻找内生原动力
近段时间,我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。4月17日,国家发改委公布汽车行业股比放开时间表;5月22日,财政部宣布自7月1日起,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。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,有业内人士呼吁,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表示,在制造业中,汽车是为数不多的还存在对外资限制的行业,因此对外开放首当其冲。就此,有关部委已明确提出开放步骤,但容易被忽视的是,汽车产业对内却没有充分开放。董扬认为,在对外开放的同时,更要对内开放。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同董扬的观点,他认为,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对外开放的同时,应尽快对内开放,早日形成市场竞争力,如此可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,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力。可见,对内开放,寻找汽车产业的内生原动力,已成为当务之急。
♦ 亟需对内开放 打造公平竞争环境
从呼吁对外开放到对内开放,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光阴。40年前,为了吸引外资,搞活经济,中央政府开始有计划、有步骤实行对外开放。我国汽车工业在不断对外开放中,经历了从无到有,从有到大的发展历程,如今正处于从大到强的转型升级阶段,迎来了全新高度。自主品牌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开启新长征,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,2017年我国汽车出口达89.1万辆,在连续下降四年后恢复增长,今年有望重回百万辆规模。不难看出,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沿线国家中,自主品牌汽车越来越多。同时,随着国家取消一系列产业限制政策,外资品牌开始在整车和零部件领域加紧布局,如奔驰在国内投资打造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、特斯拉在上海成立独资公司、爱信精机分别与吉利、传祺打造合资公司生产6AT变速器……可以看出,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新时代背景下,特别是随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的逐步放开,跨国车企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介入将更加深入,自主品牌面临的压力空前。
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,可谓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前景捏了一把汗。在放开汽车合资企业股比的消息公布后,A股、港股上的自主品牌车企集体下挫,海马、一汽夏利、比亚迪、广汽、北汽、吉利股价甚至大幅下跌。正因如此,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开始呼吁对内放开管制,打破内部政策壁垒,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活力,让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竞争。在给外资企业减压增效的同时,形成产业内生动力,与汹涌而来的外资抗衡。
♦ 面临多重监管 民营资本夹缝求生
实际上,对内开放的呼声并非空穴来风。早在2005年,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、副主任,曾在大型国有汽车集团担任领导的陈清泰便开始呼吁放宽政策限制。多年后,陈清泰再次指出,国内汽车产业急需打破内部壁垒,放宽管制。“现在自主品牌创新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是奇瑞,一个是吉利,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?是在政策的夹缝当中发展出来的,是偷偷摸摸干出来的,是违背产业政策起来的,政府应该反思,产业政策的调整是不是有些迟缓?实际上,在这种审批制度下,很可能扼杀了不少类似奇瑞、吉利这样的企业?如果放松一点,可能还有第二个奇瑞和吉利。”在刚刚结束的思想中国论坛上,陈清泰指出,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,不仅要在股权结构混合的层面上操作,更应该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,改变目前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、政府与企业不分的现象。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,在产量不高、市场规模较小的情况下,以前的管理方式尚可理解,但我国如今的汽车产业已今非昔比,汽车“四化”的到来,要求政府管理必须与时俱进。在现行政策中,多年来争议声最大的当属“准生证”问题。
以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为例,按照流程,新建车企首先需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,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,由此企业可以建设四大工艺生产线,购进设备等。经过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检测后,方可进行下一步审批流程,进入工信部的企业和产品审核阶段。按照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《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》要求,乘用车生产企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国家产业政策、宏观调控政策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必要的生产能力和条件、具备必要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、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规定、具备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能力、具有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等。企业获得准入后,产品还需进入推介目录。根据不同的产品品类,还需进一步递交相关申请,获得审批。
“长期以来,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,都有比较严格的管制。这也是相比于其他制造产业,汽车产业民营资本较弱的根本原因。”董扬说。很多造车新势力无力走完整个准入流程,只能以代工或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汽车产业,难圆汽车梦。
♦ 吸引各路资源 准入资质成拦路虎
谈到对内开放,付于武表示,目前最应放开的正是资质审批问题。目前,乘用车生产资质审批制度非但没有规范行业秩序,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行业过度竞争。“如果没有资质审批,这个领域的竞争者可能不会这么多,不会有这么多的企业争前恐后去拿资质,因为资质就是‘真金白银’。反观发达国家,他们并没有设置准入门槛,乘用车企业数量反而没有国内多”。付于武认为,市场竞争自然会优胜劣汰,先进入的企业失败,对后来者将产生示范和警示作用,资本会更为谨慎。以特斯拉为例,其在进入美国汽车行业前并不需要经历复杂的审批流程,但美国严格的产品标准为产品品质做了有力保障。企业准入放宽后,车辆安全并非不会没有保障,付于武表示:“政府可在产品方面制定标准、法规,在安全、节能、环保等方面建立事后监管制度,从产品层面进行监督和管理。”
董扬透露,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对内放开政策的具体内容。董扬认为,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亟需在四方面对内开放:一,企业互相代工和改装可以开放;二,开通民营资本和其他产业资本进入汽车产业的通道。对此,政府虽无明令禁止,但隐形的障碍仍然存在;三,彻底改变政府部门多头管理、重复管理;四,放开产品的自我认证,至少可以先从大品牌、大企业开始。董扬认为,导致目前产业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,因此在对企业开放的同时,要大力约束地方政府行为。“地方政府超优越的招商条件,降低了汽车产业的资金和技术门槛。因此,必须严格约束地方政府的招商行为。另外,对于互联网式的“烧钱”行为,也应有约束,可限定其自有资本比例。”董扬表示。(中国汽车报)